二、科学公正参与招生。
在这些年轻的科研工作者看来,失败同样是成果,这样的探索为后来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参考与警示。在我看来,科研工作者首先要有好奇心,有好奇心就会有源自内心的动力。
他们的经验和心性被一同磨砺着,分析问题更有经验了,也更坐得住板凳了。或许某一位探路者穷尽毕生精力都没有摸到新大陆的一角,但众多个体的努力最终会拼凑出后人前行的地图。其次,重大、突破性的原始创新,一定要有自己的独特想法。好在灵感的闪光虽微弱,有心人却终能捕捉。作者:彭景晖 安胜蓝 李丹阳 晋浩天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20/11/1 9:24:57 选择字号:小 中 大 做扎实的学问 打坚实的基础 ——基础科学领域青年人奋斗十四五的价值追求 选择基础科学研究的年轻人,大都在事业开启之时有了这样的思想准备:功成可能不在我,并且很可能不在我。
十四五规划的蓝图徐徐铺开,在未来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离不开基础研究的进步。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事实上,今年2月,科技部发布的《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中,就特别提到了要加强论文发表支出管理。
如果单就9500欧元的价格来看,肯定是高。很重要的原因是,作者偏爱费用更高的期刊,期刊高价格与高声望有关,而作者本身对价格并不敏感,所以,出版商可以在不影响市场份额的情况下依据期刊的经济价值来抬高价格。随着OA转换的推进,OA论文的数量不断增加,一些发文需求小的国家或机构可能会停止订购。所以,这些机构在与出版商进行开放存取出版协议的谈判中,阅读与出版费仍是关键,双方常常因钱无法达成一致而陷入僵局。
OA道德必要性仍存疑 尽管很多出版机构都认为开放存取是未来数字时代学术交流的一大趋向,但学界对此的争论也始终没有停止过。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研究员、原创OA期刊《国际农业与生物工程科技信息中心学报》(IJABE)主任编王应宽表示,一直以来,《自然》作为期刊界的百年大品牌,在面对开放存取时,首先考虑的是要保证其学术水平、质量、品牌以及原有的经营策略。
在该协议下,相关机构的科研人员可以在《自然》及其系列品牌期刊上发表OA文章,并且获得对完整的《自然》系列期刊的阅读权限。王应宽还提供了另一种思路。科研人员发表了大量文章,希望以最快的速度、以最广的范围来传播学术成果,这只是供给方的意愿。每篇文章的阅读与出版费为2750欧元,由中央订阅基金支付。
比如,该措施明确了除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产生的论文代表作和三类高质量论文外,其它论文发表支出均不允许列支。抵制价格垄断需要机构力量 期刊订阅价格大幅上涨和出版商捆绑交易,一直是大学、图书馆机构推动开放存取的重要原因之一。不过,随着OA模式的逐渐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作者开始认可和支持具备可靠质量控制和合理费用的OA期刊,也有越来越多的机构鼓励和资助开放存取期刊发展。出版商也不应该完全追逐利益的最大化,而把所有负担转嫁给科学界。
对于研究机构来说,它的成果转化、效益也更多。IJABE 从创刊到被 SCI 收录只用了 5 年时间,同时,它还进入了30多个国际知名的检索系统。
没有人考虑,全社会对这些论文的需求到底有多少? 在江晓原看来,学术论文本质上并不是大众传播领域的公共资源,只有一定范围的人群才能真正挖掘它的价值。如果未来有更多传统期刊转向OA,论文发表的总数还会大大增加。
王应宽则解释,被拒稿的文章是不收取任何费用的,所以收取的发表费必须能够支付被接收论文的发表费用和被拒稿的论文的审稿费用,拒稿率越高的杂志,每篇被接收的文章的成本费就越高。前不久,英国有关部门就发出警告,如果出版商不对当前的财务压力作出反应,大学将终止与其进行交易。赫烜认为,《自然》加入此次转换协议,也是基于OA发展环境的不断成熟去年,著名的独立记者兼博主 Richard Poynder在其长文Open access: Could defeat be snatched from the jaws of victory?中,就分析了OA最终实现普及所面临的几大严峻挑战。所以,要求所有论文完全免费开放是没有必要的,反而会造成资源浪费。所有人随意使用甚至是滥用,一方面会产生不良后果,同时也会让人质疑,这是对知识产权的不尊重。
如果单就9500欧元的价格来看,肯定是高。作者:胡珉琦 张文静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0/11/12 9:02:41 选择字号:小 中 大 9500欧元换一篇《自然》OA文章,值吗? 从2021年起,德国的科学家可以花费9500欧元在《自然》系列期刊上发一篇开放存取(OA)文章。
去年,欧洲研究图书馆协会旗下学术期刊LIBER Quarterly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目前商业出版商的论文处理费增长率远高于通货膨胀率,从而对研究人员、机构和资助者造成了损害。不过,随着OA模式的逐渐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作者开始认可和支持具备可靠质量控制和合理费用的OA期刊,也有越来越多的机构鼓励和资助开放存取期刊发展。
而且,由于科研论文的生产是有大量成本的,如果这些成果可以被全世界所有人随意使用甚至是滥用,一方面会产生不良后果,同时也会让人质疑,这是对知识产权的不尊重。建立与破除唯论文导向相适应的资金管理措施,从严控制论文资助范围、从紧管理论文发表支出。
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研究员、原创OA期刊《国际农业与生物工程科技信息中心学报》(IJABE)主任编王应宽表示,一直以来,《自然》作为期刊界的百年大品牌,在面对开放存取时,首先考虑的是要保证其学术水平、质量、品牌以及原有的经营策略。比如,该措施明确了除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产生的论文代表作和三类高质量论文外,其它论文发表支出均不允许列支。如果马普学会的科研经费是有限的,被出版商占用拿走太多,相对给科学家的科研经费就会减少,从而影响高水平科技成果的产出。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
对此,王应宽深有体会。开放存取的方式,使得当期在线发表的论文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广泛传播,让更多人了解,通过阅读、下载、引用,快速增加期刊的显示度和影响力。
他提出,在以知识共享为特征的开放科学的实践中,是否意味着一定要向全社会免费开放学术论文,是一个值得思辨的问题。赫烜认为,《自然》加入此次转换协议,也是基于OA发展环境的不断成熟。
科研人员发表了大量文章,希望以最快的速度、以最广的范围来传播学术成果,这只是供给方的意愿。没有人考虑,全社会对这些论文的需求到底有多少? 在江晓原看来,学术论文本质上并不是大众传播领域的公共资源,只有一定范围的人群才能真正挖掘它的价值。
它和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集团达成了顶级学术期刊《自然》及自然品牌期刊有史以来第一个转换型协议。另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是,开放存取期刊通常都比传统期刊发文量大,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教授江晓原认为,这是OA模式的一个底层逻辑除了少数优质OA期刊,大部分OA期刊是以量来支撑其运营的。赫烜提到,根据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对OA论文学术影响力的数据统计,OA论文相对于非OA论文,其下载量可以翻4倍,引用率翻1.6倍,社交媒体引评量翻2.4倍。马普数字图书馆(MPDL)此次的协议只是在Projekt DEAL与施普林格自然签订的全国性协议基础上的补充协议。
论文大国需要严控支付成本 OA模式还有一个潜在的问题是,论文出产高的科研机构甚至是国家要承担更高大的经济负担,而那些将来可以免费使用论文但不产出大量论文的机构和国家则有利于成本节约,这也是一种不平等。并且发文大国也应当利用发文优势控制自身的发文成本,争取在原有成本范围内实现OA转换。
而且,外界并不知道,这个价格究竟是如何制定的?。不过,《自然》的这个定价确实超过了许多科研人员的心理预期。
当它们面向广大公众时,是需要借助中间机构进行知识转换的。根据协议,成员机构的作者可在1900种期刊中发表开放获取文章,并获得这些期刊的永久访问权限。